明明大家都是平等的,为什麽总有人有意无意的想高人一等呢?
当然,在这里我的意思并不是我们不可以追求优秀、不可以变得优秀,而是生活中有些朋友总是有意无意的想要在心理层面占据“优势”,後者说有意无意的想要保持一个优势者心态。
虽然这看起来并没有什麽,但就像我们不能活的太卑微一样,活的太优势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那麽,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优势者心态吧。
情景一
颖是一个思想很独立的女性。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担心家里逼婚,就选择到外地工作。而这一去就是6年时间。
现在眼看着已经奔三了,家里父母终於忍不住了,就开始天天电话轰炸她,问她有没有男朋友、家里有不错的要不要看看、你是想急死我们啊,还没动静。毕竟身在外地,有时候应付几句也就过去了。
可毕竟过年的时候还是要回家的,这不,除夕夜一群亲戚围坐在一起,聊着聊着就开始说她的问题了。她本来想着能躲则躲的,谁知道母亲一把拉住她,一定要她给个说法,她支支吾吾的啥也没说,母亲一下子瘫倒在地,哭着说“我从小把你拉扯到大,你怎麽这麽不心疼我呢,你都快30了,难道要等我们入土再结婚麽”。
虽然,她知道自己早晚会遭遇这种状况,可来到眼前的时候,一边是自己现在还不愿意结婚,一边是父母的恩情平时能言善辩的她,也不知道该怎麽做了。
情景二
王和玉已经结婚有些年了。当初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孩子,玉选择辞职在家。而这段婚姻就变成非常标准的男主内女主外。
这种模式一直维持了很久,可随着孩子的长大,带孩子越来越辛苦,玉就希望王能够帮她分担一些。可多次交流得到的答案就是“我在外面赚钱已经够辛苦了,你能不能体谅我”。
久而久之,玉的心里就藏了不少的怨气。
突然有天夜里,玉做完了家务,看到躺在沙发上玩着手机游戏的王,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。
“我天天在家又得照顾孩子、又得做饭、又得做家务、又得照顾你爸妈,你就不能心疼心疼我?”
“你在家那叫忙?你是不知道现在在外面赚钱有多辛苦,天天得看人脸色,起早贪黑的,家里钱都是我赚来的,一家子人都是我养的,你有什麽资格说我?我那麽辛苦,连玩游戏放松的权利都没有麽?”
这两种情况,我想你都经历过,或者见证过。那这时候这与我们的主题“优势者心态”,有什麽联系呢?
在情景一你看到了,颖面临的两难状况是一边是自己的诉求,一边是父母的养育之恩,她想追逐自己想要的,又没有办法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。而站在养育之恩这一方面的母亲,就占据了心理层面的优势,可以以这种优势来让女儿屈服。
当然,我们并不是在描述这种模式,而不是说母亲的关心是多余的。
而在情景二里,你看到了家庭主妇玉,确实为家庭做了不少事情,同时,王也为家庭付出了不少。
在矛盾爆发的时候,两个人都在强调自己为这个家庭付出了、都强调自己付出的多。拿人的手短,吃人的嘴软。他们都在通过强调自己的付出,来使自己拥有心理层面的优势,从而使对方能够听他们的。
那这种模式是具体怎麽运作的呢。
在两个情景里,都暴露出了同样的东西,那就是付出者心态与受害者心态。
情景一里,我付出那麽多,我有优势,但你对我不好、不听我的,我是受害者;情景二里,我为这个家庭做了很多,我有优势,但你不理解我、不尊重我,我是受害者。
这时候受害者就提出诉求了,你要听我的,你要给我理解。
而另一方,迫於养育之恩、付出少、没有道理等原因,处於心理上劣势,就只能选择去屈服。
同时呢,如阿德勒先生所言一样,弱者有时候也是强者。受害者心态,是弱者心态的一种。
我都那麽可怜了,你为什麽还这麽对我,潜台词就是,你这麽做不对,你要补偿我,你要保护我,你要照顾我。
那麽,在面对正处於受害者身份、弱者身份的人时,我们就不自觉的会被架在道德的天平上,不得不面对是继续伤害对方,还是坚持自我的选择。
你也知道,坚持自我是非常难的,所以情景一里的颖,也像大部分被父母催的受不了的男男女女一样,被迫选择留下来相亲。
所以从这个层面,受害者心态也可以使我们拥有心理优势。
而其实呢,除却付出者、受害者心态外,为了获得心理上的优势,还有上位者心态、得道者心态。我懂的多、我是权威、我是领导,所以,你得听我的。
当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让自己处於心理优势状态的时候,我们都是抱有目的的,而这个目的大都是以掌控对方,让对方听自己的为主。
你也在前面的案例中看到了,母亲希望女儿听自己的,赶快相亲;妻子希望丈夫听自己的,能帮帮忙,丈夫希望妻子听自己的,给自己自由。
从现实状况来说,这种方法确实也是挺有用的。
可我们还是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:我们与他人都是平等的,也必须保持一个平等。
上面也说了,就像一直卑微不好一样,一直处於优势者状态也不好,那是因为长时间处於这种状态,会使我们:
1、经常想要控制对方,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,丢掉了自己;
2、建立在付出者、受害者心态上的优势心理,持续的时间长了,会觉得周围人都欠他,只有他自己在付出;建立在得道者、上位者心态上的优势心理,就会使当事人习惯性的看不起别人、看不到自己的缺点;
3、掌控别人是一个很难做到的事情,而陷入优势者心态,就会面对掌控所带来的失控,而如同想要孩子听话,而孩子不听话的父母一样,时常焦虑、持续焦虑;
4、很难进行一种平等的交流;
5、会习惯性的将错都推到别人身上等等。
当然,很多时候我们让自己处於优势者心态,并不是我们有意为之,而是受一些深层次的因素驱使。
阿德勒心理学有两个关键点就是自卑和补偿,而这两点可以用来解释优势者心态。
以受害者心态为例,“我知道撞你的车不对,可你看我都50多岁了,还得在大街上拉活,家里真的很辛苦,你就放过我吧”。
可能肇事者确实家庭情况很不好,所以故意示弱,取得心理上的优势,从而逃避该承担的责任。逃避行为就是基於自卑才出现的,而为了补偿自卑,所以就让自己处在心理优势,从而拉近或超越与对方的心理距离,实现某种目的。而在所有的优势者心态里都有自卑和补偿。
无论是从长时间追求优势心态会带来种种的负面作用出发,还是从内部深层次的沈重自卑出发,我们都应该以解决自身问题为主要方向,让自己能够不卑不亢、诚实、坦然的面对自己、面对世界、面对人生。
如果你有心进行这样的锻炼的话,那我觉得可以考虑:
1、花费一段时间梳理自己,找出来自己有哪些自卑,又因为什麽而自卑;
2、锻炼自己承担责任、结果的能力;
3、尽量减少自己的逃避;
4、利用零碎的时间、空余的时间积极成长;
5、与有同样目的的人一起,互相监督、互相促进、共同成长;
6、锻炼自己的身体,这有利於提升承载能力等。
虽然我确实不知道你想成为什麽样的人,但我觉得,我们都应该拥有真正的自信,你说呢?